《10/05 TIA名人講堂》心得分享

《10/05 TIA名人講堂》心得分享

講者:吳宏仁(前聯華電子總經理、聯日半導體社長)

主題: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興起與展望


———


「從過去到未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還是技術。」文質彬彬的前聯電總經理吳宏仁堅毅地說著。光輝國慶前的週末,TIA的會場迎來晶片島上的光芒。今日的半導體有如無所不在的空氣,而福爾摩沙產業的一舉一動牽動全球科技業生命線。回首歷史前塵以及展望大國縱橫的未來,護國群山的一草一木牽動吾人的理性與感性。


台灣勵志協會非常榮幸邀請重量級名人吳宏仁進行「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興起與展望」的精彩講座。講座報名近百,會場發言踴躍,吳老師的魅力無窮。


吳宏仁,1952年出生於台北,台大化工系碩士與學士、台大國發所碩士。在聯華電子公司任職26年,一路從工程師到總經理以及聯日半導體社長。曾獲傑出工程師獎。精彩經歷包括任職衛生署、台灣通用器材公司、工研院電子所等。


———


「半導體產業方針的決定,是在一家早餐店。」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興起的吳宏仁老師笑著說。


聯華電子,台灣第一間半導體製造公司,成立於1980年5月,比同年10月成立的新竹科學園區還要早幾個月。


吳宏仁與聯電的26年緣分,則源自「天字第一號員工」劉英達的說服。


「當時劉英達來工研院找我時,我還被主管訓了一頓。」


———


不管是UMC還是TSMC,來自工研院的工程師人才,功不可沒。


從歷史脈絡來看,技術官僚與工程師推動1980年代前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包括與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mpany of America, RCA)洽談CMOS技術移轉以及支付高額經費等。


吳老師細數不能忘卻的推手:「上層推動者有:李國鼎、孫運璿、潘文淵與胡定華;國內推動者有:杜俊元、曹興誠、曾繁城、劉英達與蔡明介;美國方面有:史欽泰、楊丁元、章青駒等。」


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電子所以作為技術引進的對接單位;技術引進之際,其亦成立示範工廠,完成後並分割衍生成立公司,技術及人才移轉至民間。


———


台灣的「晶圓代工」,獨步全球。但,其實「這個創意是源於曹興誠。」目前TSMC的市值(6570.6 億美元)高居全球半導體公司的第二名,聯發科(488.5 億美元)位居第21位。


若以全球前十大設計公司營收進行排名,聯發科在2022年與2023年一直是全球第五。


聯電的成立有一個從工研院衍生出來的重要部門,就是產品設計。如今台灣IC設計業居全球第二,聯電的貢獻不小。聯發科與聯詠,就是聯電分割出來的公司。


從產業發展來看,晶圓代工與封測,台灣「全球第一」;IC設計,台灣「世界第二」。


———


為何台灣在半導體方面有特別好的發展?


長期居於第一線的大師吳宏仁,提出他的觀察:


第一,有充足的優秀工程人力資源以及出類拔萃的領導者。第二,高獎金以及高配股等,推動人才的高工作意願。第三,半導體技術複雜度高且進步神速。進步帶來獲利,量產帶來經驗及技術。尤其,半導體技術應用廣泛,銷售額越來越大,正向回饋明顯。第四,下游電子產業相當發達。這也是當初台灣當初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利基。


最後,台灣產業界有著相互合作並自由的企業文化。從設計、製造到裝配分工,台灣半導體人才的關係網絡驚人,資訊傳播四通八達。


———


2019年,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值排行僅次於美國,躍升至第二名,超越韓國、日本、歐洲、中國、新加坡等。現今,台灣恐怕無其他產業可超越目前半導體地位,也就是半導體對於國內生產毛額、民間投資、出口、附加價值、供應鏈拉抬效果等都有著顯著的貢獻。


目前,各個有心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國家間的競合關係呈現有趣的圖景:各國均體認到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地位,也都承認自身的半導體產業不能依賴特定國家。


台灣的優勢在於產業鏈完整,設計、製造、封測等層面均有全球知名企業,週邊支援產業豐富;技術上,晶圓製造技術更是領先全球。劣勢面在於先進半導體生產設備與材料仰賴外商的供應;除此,基礎科學研究與半導體人才的供應必須永續發展。當前的威脅更在於中國與海外各國的競爭壓力,包括中國的大資金挹注與對台的人才挖角、世界各國對台灣大公司競相邀請前往設廠等。


———


展望未來,首先,技術發展的持續尖端化以及廣泛化。


半導體產業是資本密集以及高技術密集的產業。當初聯電的成立資本額約末一千萬美元,如今一台高端設備可能就幾億美元。後進國家也許可以從成熟製程追趕,先進技術才是台灣昂揚世界的關鍵。以晶圓製造為例,從新技術的研發到產品的穩定(良製率),不是任何國家輕易可模仿。尤其,先進製程的工序動不動就是1,000道等級的數目。


再者,半導體產業是戰略性產業,良好效應能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台灣面對世界科技強權高度競爭,不僅得維持產業優勢,更得與全球市場緊密接軌。畢竟,半世紀以來的半導體產業趨勢非IDM,而是全化下各擅勝場的專業分工合作。面對國家安全憂慮、人才訓練與供給、技術的突破與市場的發展等,台灣必須更強調與全球接軌。


吳老師認為,建立國內全英語廠、培養台灣人英語能力與外籍員工技術與工作文化等,勢在必行。他更呼籲,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必然是用用電、用水使用的超級大戶,未來亦有增無減。台灣政府必須做好權衡與政策調整,確保供應的韌性。


———


非常感謝前聯電總經理、聯日半導體社長吳宏仁大師如此專業卻迷人的心靈饗宴。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功,其實反映著在自由民主天空下的台灣企業力與社會力的茁壯。相較之下,中國政府雖以大資金灌注,但以政治領導一切的獨裁卻是不斷侵蝕企業力與社會力,腐敗由衷而生。


面對日益激烈的高科技競爭,產業的永續發展唯有不斷國際化、全球化,從世界人才吸納、文化相容、基礎產業與建設的重視、世代差異都是必須克服的變數。光輝國慶的前夕,與會人士的討論欲罷不能。大家無非想知道晶片島的光芒如何的持續燦爛與永恆。TIA也願與大家一起成為台灣光芒閃耀國際的重要力量。


賴榮偉 博士

TIA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