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TIA名人講堂》心得分享

《09/28 TIA名人講堂》心得分享

講者:陳縕儂教授

題目:大型語言模型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


「AI 不會取代人類;不過,使用 AI 的人會取代不用 AI 的人。」優雅的陳縕儂教授堅毅地說著。9月份的最後一個週末,TIA的會場再次擠進上百位以上的聽眾,理性與感性以及實體與虛擬的交會,大家共同穿越時空,反思人類生存的實然與應然。


台灣勵志協會很榮幸邀請重量級科技專家台大資工系教授陳縕儂博士進行「大型語言模型帶來的機會與挑戰」的精彩講座。講座報名果如陳教授在台大課程一樣,兩個字:「秒殺」。辦公室團隊很早就必須提前關閉系統。當然,電話聲一定絡繹不絕。入口有人龍不意外,候補只能覓位「搶站」。陳老師的無窮魅力,映證大家對AI議題的關注。


———


陳縕儂博士,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畢業於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研究為對話系統及自然語言處理。陳教授曾獲台灣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吳大猷先生紀念獎、NVIDIA 最佳研究獎、Google 教師研究獎、Amazon AWS 機器學習研究獎、科技部年輕學者獎、以及傑出人才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獎等獎項。


陳博士更曾擔任 NVIDIA DLI University Ambassador,並組織多次教學活動,並多次至美國GTC擔任講者。在加入台大教學團隊之前,她曾在微軟研究院的深度學習技術中心任研究職務。


———


LLM與生成式AI的關係如何?


人類運用人工智慧時,需要與機器「對話」、找出答案。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就是一個讓電腦能理解、使用人類語言的工具。


LLM的關鍵在於「深度學習」技術。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一個分支,啓發自神經的運作方式;訓練過程中,可從龐大的數據中萃取特徵、逐步迭代學習,以建立知識。這包括但不限於文章生成、自動編程、情感分析;甚至也可以完成詩歌、故事等藝術創作。


OpenAI的ChatGPT模型就是 LLM。LLM 專門處理基於語言的任務,如摘要、文本生成、分類、開放式對話和資訊提取等。從ChatGPT的第一代到第三代,預訓練資料(Pre-trained Model)從5GB至45TB,參數設定從0.117B至175B。


生成式AI的可怕,更在於已非抽取式AI。「兩者的關係,就如老鳥VS菜鳥。」


抽取式AI,只能處理有見過的情況(即:有資料可找);生成式AI則有能力處理沒見過的問題。生成式AI甚至可以開創全新內容以及構思,從對話、翻譯、故事、圖像、影片乃至音樂,如今已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


———


所以,人類會被AI取代?


「我覺得不會。」陳教授給出肯定的答案。「但人類可以運用AI,讓社會更美好。」


理由很簡單。一方面,生成式AI的應用確實有益人類;另一方面,生成式AI問題不少。


從AI應用前五名來看,依序為:員工個人助理、客服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與優化、專家諮詢與推薦與個人化精準行銷。消費者最愛用的A服務為:聊天機器人、AI角色製作、搜尋引擎、音樂創作、文字創作、AI助手、影像創作。


然而,生成式AI縱然有創造力,但生成藝術的美感不僅不如人類專家,其限制與風險還真不少。


生成式AI的設計乃基於其訓練資料和文字序列來生成序列中的下一個字詞。正因如此,它所生成的內容才會如此自然,但這並不代表生成結果一定是對的。此突顯一般大眾生成或傳播錯誤資訊的風險。


「我很喜歡『灌籃高手』,但我沒法接受AI告訴我主角是『空氣球』。」


———


生成式AI的限制、風險與威脅不僅於此。從公正與倫理道德的面向上,包括性別偏見、資料使用的機密外洩與個人隱私、原創內容的著作權歸屬等問題。


「幼兒園老師的AI使用字詞是『她』,建築工人則是『他』。」


尤其,創作風格被模仿的藝術家或作家,或已被發現有抄襲問題的文字都會引發原創者與AI使用者的權利與義務相關的議題討論。


所以,AI需要「人類把關」(“Human-in-the-loop”)。簡單說,人類不會被AI取代。比起記憶、理解與應用,人類的價值更在於分析、評估以及創造。


「我是理工領域出身,但我認為人文社會溝通力真的很重要。」


「我告訴資訊系的學生:『AI雖然寫程式快,但你們的工作不會被AI取代。』」


———


非常感謝陳縕儂教授如此專業卻迷人的心靈饗宴。「扶植青年」是TIA的宗旨,她從LLM與AI角度已做出建議:強化分析、評估、創造以及人文社會溝通力。


就生成式AI相比,Gemini的知識性強,ChatGPT的社會化更勝一籌。ChatGPT的3.5就是在3的基礎上「社會化」,標準就是三個H:Helpful、Honest、Harmless。


「所以,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提示上的『社會化』詞句,進一步提升ChatGPT的效能。」「提示工程師」是陳教授給年輕人的明牌。


所以,人類不會從萬物之靈變成萬物第二名。原本想問陳博士:「你的末日值是多少?」但,顯然她非末日派(Doomers)。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她,更有著知識分子改造世界與關懷社會的責任與風範。面對當前生成式AI訓練基礎的台中兩國資訊不對稱,她致力於開發應用於台灣情境的語言模型,關懷大型語言模式中的台灣文化理解以及多元價值。更何況,中國認知作戰的內容農場不少是佯裝繁體。


———


「我用ChaptGPT 詢問NTU在哪?它說在新加坡。」


TIA與陳教授一起努力建構台灣話語權。台灣帶給全世界人類的寶藏,正在於科技背後的台灣價值。有了更深與更廣的科技與永續文明認識,台灣才能知悉與世界連結的應然與實然,方能彰顯與建構台灣認同的獨特與永續。這正是台灣勵志協會的宗旨。


恭喜陳縕儂教授榮獲台灣第62屆十大傑出青年!


賴榮偉 博士

TIA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