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TIA名人講堂》心得分享
《06/08 TIA名人講堂》心得分享
時間:06/08(六)
講者:池宗憲
主題:餐茶—世界流行新口味
———
「將酒、茶和食物搭配在一起就像演奏一首完美的交響樂,三種不同的樂器合奏,音符互相補充。」茶學大師池宗憲雍容爾雅地說道。六 月的端午佳節前夕,池老師風采翩翩地來到TIA的會場。生活美學,一杯好茶,貫穿古今,連結國際。
台灣勵志協會很榮幸邀請享譽海內外的茶學巨擘池宗憲,進行一場知性與感性的「餐茶—世界流行新口味」的精彩講座。
池宗憲,資深媒體人,茶學專家、茶器鍳定收藏家;畢業於台大新聞研究所,投身媒體界20餘年,曾任人間福報新聞總監、大成報總編輯;現任國際伺茶師學院創辦人,近二十年致力茶學研究,著作超過40本,闡述品茶與現代生活美學體系;美國賓州大學以TEA Parker為名,設立茶室與講座;經常受邀美、日以及歐洲多國,進行東方茶學與現代思潮和生活的交流。
———
「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茶杯的考究,確是美的開始;然而,好茶需善水,水是茶之母。好水,更需地靈以及人傑。換言之,茶學就是「天、地、人」的真善美。
若言陳年酒在國際市場有魅力,陳年茶香一樣散發人與環境的相知相惜與共榮。所以,「葡萄酒友愛上好茶一點都不難。」酒與茶,學理互通,感受也同理。從環境到人、物質到精神、宏觀到微觀,釀酒師懂得製茶師的用心。兩種語言與世界的交會,同樣有著歲月的故事以及青春的肉體。
「新傳統主義」就是以茶入餐的「新飲食」。池老師提到米其林星級餐廳對於餐茶的重視,更常接受諸如《Vouge》等時尚權威媒體的專訪。
「但,我更難忘是韓國法師喝茶之後的滿足感。」池老師露出幸福的笑容,小故事道出其為何從媒體人走入以茶為師的世界。他從喫茶趣,成為一代茶宗師;興趣成為專業翹楚,有著一步一腳印不畏艱難的翻山越嶺考察。「台灣茶鄉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我的足跡。」「米其林餐廳的廚房,豈容閒人進入;但我經常被邀請進入觀摩與交流。」
———
台灣茶,無疑是吸引國際社會的一種軟實力。
茶的清、香、甘、活、醇,可與各類料理的煎、煮、炒、燴、燉,完美交融。酒杯可轉換為茶杯,五大酒莊更可與五大岩茶速配。「只要用心看待,餐與茶、餐與酒完全變換。」看起來,茶學是還是硬實力。餐茶搭配(Tea Pairing),商機無限。
「比如日本料理,餐廳大多提供香片、抹茶或綠茶,但若搭配台灣的大禹嶺,更能帶出刺身的鮮嫩滋味,魚肉口感更有嚼勁與彈牙。只不過,若用它配麻辣鍋就不美;茶會被辣給蓋過。」
蔬食用餐前可喝焙火茶,即「熟茶」,如鐵觀音、武夷茶或中度焙火的烏龍茶。焙火茶帶來蔬食空靈剔透的清心,翻轉蔬食見真味,引導美食好胃口。海鮮的茶藝術得視不同烹飪方式,濃烈風味者可以配發酵度較高的著蜒茶、紅茶;乾煎、微烤、清蒸等,宜選清雅的綠茶、白茶。
———
那麼,端午佳節,以茶入餐,動人弦樂該如何譜一曲?
普洱茶可提出鹹粽內餡的香氣,厚重油香轉化甜;紅茶則適合與甜粽共舞。北部粽的最佳戀人應是中度發酵、紅水烏龍或焙火重的鐵觀音。
感謝茶學大師池宗憲如此專業又迷人的心靈饗宴。生活美學家的他,每一次的品茶,都是一場華麗而幸福的探險。每一次的跋涉千里都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創萬卷書。」他的人生「一杯茶」,已是茶著作等身。
而台灣的茶經,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與說不完的人與環境故事。餐茶正流行,侍茶師正崛起。簡言之,台灣的茶金當道。「從茶園、 製茶廠、茶葉品牌,台灣茶產業已有相當完整的輪廓,因此透過與餐點的搭配,更能從中挖掘它的價值以及品飲的真諦。」
所以,今日不妨當一回茶席的主人,泡一壺茶,三五好友齊聚,大家一起說故事。生活之美就在日常與共鳴。對了,不妨試試普洱茶配起司,據說比紅酒與起司更美妙。
———
賴榮偉 博士
TIA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